模塊化設計易于對系統能量進行調整--擴容或縮減。由冰漿發生器產生的冰漿儲存在蓄冷罐中,然后由泵輸送到供冷回路的冷凝器中,來自蒸發器的制冷劑蒸氣在該冷凝器中冷凝成液體,并利用重力流回到蒸發器中,蒸發冷卻通過空氣處理箱的空氣。在供熱回路中,由冰漿發生器產生的熱量供給制熱回路中的蒸發器,來自空氣處理箱中冷凝器的制冷劑液體在重力作用下而流入蒸發器,在蒸發器中以較高的蒸發溫度氣化吸收來自冰漿發生器產生的熱量,氣化后的制冷劑蒸氣然后進入空氣處理箱中的冷凝器放熱加熱流入的空氣。冰漿蓄冷系統具有較好的調節性能,可應對電力負荷波動。江西冰漿蓄冷案例
冰漿蓄冷與盤管蓄冰相比的優缺點,答:主要優點:效率高:a、換熱條件好。冰漿是液液(水和乙二醇)交換,換熱的兩側都是傳熱較佳的紊流狀態。而盤管是液固液(乙二醇、冰和水)交換,有冰的熱阻,而且水側是靜止的,所以盤管蓄冰沒有很好的換熱條件。b、蒸發溫度高。制取冰漿時,主機乙二醇的溫度只需-3.5℃,而盤管需要-5℃~-7℃,效率高10%以上。綜合比較,冰漿系統效率至少高20%以上。例如,冰漿系統可以選用432RT的主機,而蓄冰量卻比盤管蓄冰所選500RT的主機更多。江蘇工業冰漿蓄冷節能技術冰漿釋冷時,冰粒在用冷設備中融化,釋放出儲存的冷量。
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是通過把普通淡水冷卻到低于0℃的液態過冷狀態,再經超聲波促晶生成流態化冰漿的技術,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的主要先進技術點在于把制冰過程的熱傳遞和冰水相變兩個環節從空間上徹底分離,一舉解決傳統制冰工藝中結冰對傳熱的惡劣影響,從而大幅度降低其制冰能耗并提高制冰效率。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是通過把普通淡水冷卻到低于0℃的液態過冷狀態,再經超聲波促晶生成流態化冰漿的技術,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的主要先進技術點在于把制冰過程的熱傳遞和冰水相變兩個環節從空間上徹底分離,一舉解決傳統制冰工藝中結冰對傳熱的惡劣影響,從而大幅度降低其制冰能耗并提高制冰效率。
冰漿蓄冷與盤管蓄冰相比的優點:1)成本低:冰漿蓄冷的主要是以板式換熱器取代盤管蓄冰的盤管。就盤管材質而言,現在應用較多、更可靠的是美國進口的BAC鋼盤管、FAFCO和CALMAC塑料盤管,國內盤管的質量還不讓人放心,很多案例出現了泄漏問題。而冰漿蓄冷的板式換熱器是非常成熟的產品,成本上有一定優勢。2)調試量少:冰漿系統主要部件、控制系統,模塊化設計,安裝簡單,現場調試量少。而盤管為了保證制冰的順利,對融冰控制的要求高很多,融冰控制不只影響節錢量,還影響第二天的制冰。冰漿系統的融冰控制則要簡單的多。冰漿蓄冷技術的研發,將朝著更高效、更環保、更經濟的方向發展。
冰漿發生裝置,常用的產生冰漿的方法有如下幾種:過冷法、刮削法、噴射法和真空法等。過冷法,過冷法冰漿發生系統。在過冷換熱器中,水被過冷到-2℃,當其離開過冷器時,大約2.5%的過冷水變成冰晶,其余大部分仍是液相,產生的冰晶落入蓄冷槽,在蓄冷槽內由于冰、水的密度差,冰晶聚集在蓄冷槽的上部,而水儲存在蓄冷槽的下部,其水溫仍保持約0℃。夜間低谷時,蓄冷系統產生冰晶,使蓄冷槽內的冰晶濃度達到20%—30%;白天高峰時,蓄冷槽底部的冷水被送到空調末端換熱器中向房間供冷。冰漿蓄冷原理巧妙地利用了冰的熱力學特性,實現高效節能制冷。江蘇工業冰漿蓄冷節能技術
未來冰漿蓄冷系統將更加智能化,實現遠程監控和自動調節。江西冰漿蓄冷案例
發展蓄冷技術的重要意義,宋文吉指出,制冷是社會能源消耗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冷空調的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是中國30/60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夏季電力高峰負荷的40%以上是制冷空調造成的,商業/公共建筑50%以上的能耗是空調機組。同時,越來越多的樓宇采用熱泵空調,夏季供冷、冬季供熱,空調機組同時影響全年的供電負荷。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制冷空調對電力負荷的影響,否則反饋到上游,則直接影響電力的供應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江西冰漿蓄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