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無錫市生態環境局依托無錫市工業廢物安全處置公司、錦繡江南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危廢處置企業,試點打造5個小微企業危廢收集處置“綠島”。目前,這些“綠島”已經服務5300余家小量產廢企業,其中2700家為新近納入監管范圍。“生態環境治理在‘十三五’期間取得很大進展,大企業排污減排基本都到位。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藍天碧水獲得感’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監管部門將眼光放在之前顧及不多的中小微企業。”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裁助理蘆昱認為,“如果成批成群的中小微企業,將污染物通過‘綠島’集中處理、達標排放,那么生態環境管理部門通過監管‘綠島’,即可達到監管這些企業的目的,在監管力量有限的情況下能極大提高監管的可行性。”在綠島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城市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之城。福建資源化綠島模式設計單位
一方面,環保標準必須達到,環保義務必須履行;另一方面,企業生存發展,困境具體而現實。中小企業如果單獨建設完備的污染治理設施,成本過高,難以承受,即便建有簡易的治理設施,也很難穩定達標排放,導致相當一部分企業陷入“治污可能要賠、不治可能要停”的兩難境地。尤其在肺炎肺炎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治污成本的大幅增加,對于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同時,治理污染需要一定的專業性,不少中小企業由于綜合實力不強、轉產轉型頻繁,往往缺乏專業的治理技術和人員,治污設施管理不規范、運行不正常的現象時有發生,又陷入“反復治、治反復”的惡性循環。福建資源化綠島模式設計單位綠島模式注重城市規劃要通過節約用地和資源、促進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新生事物發展壯大需要在某些領域突破原有的條條框框。”不少受惠的企業主呼吁,盡快評估“綠島”項目的落地效果,不同部門間打破壁壘,聯合制定相關管理政策、統一行業標準,讓這一服務中小企業的利好政策用好走穩。由于“綠島”試點啟動時間不長,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部分地區還存在對“綠島”項目建設需求了解不充分、深入基層調研不夠、地方知曉率不高等問題。再如,部分地區對“綠島”項目理解存在偏差,不符合的項目偏多,一些項目技術、投資、環境可行性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介紹,中小微企業、個體經營戶生存壓力大,創設“綠島”的初衷,既是通過“集約建設”為這些市場主體降低治污成本,也是希望借助“共享治污”將游離于監管之外的市場主體管起來。“綠島”助力監管,在危廢處置方面尤為明顯。在無錫青龍山工業園,小微企業將各自產生的危廢打包,放入防爆柜暫存,需要處置時在小程序上發起申請,由“綠島”上門接收。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羅小春介紹,無錫有近8400家產廢單位,其中年產廢量10噸以下的小微企業多達6800余家,它們的產廢量只占全市產廢總量的1%。量不大、分得散,危廢處置存在渠道不暢、貯存不規范等問題。綠島模式注重發揮企業在環保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推動了綠色生產方式的普及。
近年來,徐州市睢寧縣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以沙集鎮為例,截至2020年6月,沙集鎮就有1.62萬家家具電商、1300多家實體企業、136家物流公司。然而,家具電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污染問題。睢寧縣中小型家具企業密集,大多使用溶劑型涂料進行涂裝。但由于中小型企業缺乏資金實力,無法大量投資購買治理設施,因此造成了睢寧家具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難、成本高、排放不達標等問題。針對家具業中小規模企業多、工廠分散、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突出等實際情況,睢寧縣建設了江蘇南沙、江蘇南都、睢寧旭春等集中噴涂中心,為睢寧家具企業提供集中噴涂服務。綠島模式注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避免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保護的現象。福建資源化綠島模式設計單位
綠島模式強調城市建設要遵循生態對城市發展的保障和依托。福建資源化綠島模式設計單位
優化管理手段,落實“全流程式”數智監管,源頭減量,精確使用管控。定期監測活性炭填裝量、排污強度等有表示性的樣本企業,判定活性炭是否失效,對達到設計使用壽命但仍未失效的活性炭適當延長更換時間,優化運行維護方案,有效控制運行成本。縣內39家企業通過監測評估,年換炭次數從4次減少為3次,活性炭用量減少80.7噸,預計為企業節省處置費用68.62萬元。末端管控,加強再生利用。再生中心根據企業需求合理安排收運時間及路徑,通過廢炭集中收處、再生利用方式,努力消除以往危險廢物點對點運輸問題。同時再生中心依靠先進的活性炭再生技術,推進失效活性炭再生利用,保障活性炭更換服務同時嚴格落實質量管理,有效提升服務水平。福建資源化綠島模式設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