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D碼既解決了企業使用過程中對數據安全的擔憂,也找到了應用場景,是企業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匯聚的,是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的基石。在工業領域,浪潮依靠“云、QID碼、云ERP”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優勢,探索形成了“云、數、用”一體化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其中,QID碼已服務于茅臺、格力、美的、東阿阿膠、青島啤酒、海爾三菱等3000家企業,累計賦碼產品、賦碼,不僅服務于大企業的智能制造,也成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云ERP以工業大數據為,打造智能生產線、信息化系統和5G邊緣云融合的智能工廠,已服務于56%的央企、38%的地方國企和28%的中國500強,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 包類器械 是指由兩個或以上醫療器械因特定的醫療目的而組合在一起包裝的醫療器械組合包。浙江防偽賦碼
抓材料審核,確保登記賦碼質量。依托山東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系統,安排專人落實業務受理、復核、頒證等環節;對在賦碼范圍內的部門,嚴格按照程序依法辦理,對不在賦碼范圍內的部門,積極做好政策解釋工作,確保政策清、業務明。嚴格審核部門報送材料,重點對機構名稱、批準文件、負責人任職文件等信息進行核實,確保材料準確合規。堅持從嚴把握申報材料的質量,對填報信息不規范、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補全補正;督促相關部門及時做好登記事項變更,凍結未在規定時限前辦理撤銷手續部門的證書邯鄲追溯賦碼運輸包裝可豁免UDI要求。
為推動山東健康肉滿足上海市民消費新需求,應上海有關方面邀請,根據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的安排部署,2020年9月1-2日由山東省畜牧局畜禽屠宰管理處陶開宇處長帶隊一行三人就山東健康肉賦碼入滬到上海市進行交流溝通對接,先后拜訪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上海市商委、上海市肉類行業協會、上海市現代農交中心等,考察了菜市場、生鮮超市、五豐上食門店等。上海市肉類市場主要由上海市商委、上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農委三方進行前端及市場的審核、維護及管理。據上海有關方不完全統計,山東禽肉上海的市場約占70%的左右,生豬大約占30%的市場份額。因貨源來源多、雜、亂,目前有54家山東生豬肉類屠宰加工企業在上海市肉類追溯系統備案,60家禽肉屠宰加工企業在上海市場有銷售記錄。山東健康肉產業聯合會目前擁有包括金鑼、龍大肉食、新希望六和在內的一百余家會員單位,在上海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及較大的市場規模,此次按上海需求推動入滬健康肉肉品賦碼銷售,必將對整個上海肉類市場起到“良幣驅逐劣幣”的示范效應,讓質量平價的山東健康肉走進上海市民餐桌。這次考察對接時間雖短,效果明顯,達成了多項共識和合作意向。
孫丕恕在發言中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極其重要的突破性技術和基礎設施,包括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其中,網絡體系是基礎,標識解析體系則是網絡體系的基礎。標識編碼通過賦碼形成一物一碼的“身份證”,在應用中實現萬物互聯,通過解析貫通全產業鏈。目前有兩個問題阻礙其發展,一是企業對數據安全的擔憂;二是缺乏可快速復制的大規模應用,對標識體系二級節點服務商有較高的技術和經驗門檻要求,沒有形成工業大數據的有效匯聚。為此,浪潮地將國家標識體系與區塊鏈、國家商用密碼技術融合的“云碼”平臺結合在一起賦碼,形成了基于標識體系的QID碼(質量碼),不僅實現了數據的全程可溯源、無授權不使用、可用不可見,還將基于標識物的“一代身份證”變成了“二代身份證”,形成“一物一碼、一物一檔”。 校驗碼是根據其它三部分的具體值按照固定的公式(見GB 12904《商品條碼 零售商品編碼與條碼表示》計算得出。
“從10月27日,我們市疾控中心從各科室抽調了10名工作人員,成立了賦碼轉碼組,主要負責健康碼、行程碼賦碼轉碼工作。為了及時完成工作,不給市民正常出行帶來影響,10位工作人員24小時在崗輪班,***都沒有休息過。”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李君介紹。那么轉碼工作應該如何進行呢?工作人員介紹黃色健康碼轉碼需提交以下佐證材料:1.本人身份證正反面照片;2.實時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截圖;3.提供健康碼黃碼截圖;4.**近時間的核酸陰性證明;5.其他佐證材料請咨詢居民所在地旗、縣、區疾控中心。GS1標準作為全球應用*****的物品編碼標準,符合目前所有已實施UDI的地區的要求。浙江防偽賦碼
如需標識到單個產品,序列號可由批號和序列編碼共同組成,DI與序列號的組合的應保持唯1。浙江防偽賦碼
為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寧波市局在去年試點工基礎上,近日在全市范圍實施醫療器械標識“賦碼溯源”工作,進一步加強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監管,助力產業轉型和健康發展。一是精密制定實施方案。認真貫徹《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及浙江省藥品安全“十四五”規劃中關于實施醫療器械標識(UDI)要求,結合寧波實際,召開全市醫療器械標識“賦碼溯源”工作啟動會,市縣兩級統一思想,明確各自職責分工,部署開展相關推進工作。6月10日,下發《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推進醫療器械標識“賦碼溯源”工作方案》,分階段推進行動實施,第一階段(2021年10月31日前),全市第三類、無菌和植入類、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不含一類企業)完成醫療器械標識的賦碼、數據庫上傳和數據維護,市級醫療機構實現賦碼產品的掃碼解析運用;第二階段(2022年6月30日前),全市所有第二類以上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三級以上醫療機構實施完成。二是精心組織業務培訓。6月22日,以《醫療器械標識系統規則》為切入點,面向全市第一階段72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7家市級醫療機構,組織開展了醫療器械標識“賦碼溯源”培訓會。邀請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國家批試點企業和醫療器械標識關聯企業**。 浙江防偽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