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易工業觸摸屏 FE9000 系列是新一代高性能人機界面,延續了6000系列的物聯網功能,升級采用全金屬鋁合金外殼與三防主板噴涂,適應更為嚴苛的工業環境。搭載四核高性能處理器與大容量存儲,配合高亮寬視角高清屏幕,輕松勝任復雜界面和多任務處理。支持多種尺寸、多樣邊框組合,并引入實用的后出線結構和更高分辨率機型,提升現場安裝與視覺體驗。選配 FLink 物聯網模塊,即可一鍵升級為云端可視化終端,接入繁易工業云平臺,實現遠程運維與數據管理。繁易觸摸屏采用1024×600高清液晶屏,畫面清晰色彩鮮艷不失真。蘇州繁易觸摸屏HMI界面設計
工業環境適應性,穩定運行有保障繁易觸摸屏采用工業級結構設計,前面板支持IP65等級防護,具備良好的防塵防水能力,適用于潮濕、粉塵密集等復雜工業場景。后殼防護等級為IP20,配合嚴密結構與可靠密封,確保長期運行過程中的設備安全與性能穩定。整機支持0–55°C工作溫度,適配高低溫作業環境,同時具備抗電磁干擾能力,適用于電磁場強干擾場所如機床、焊接設備等。無論在戶外應用、車間或環境多變的控制系統中,繁易觸摸屏均能穩定承載人機交互任務。產品在研發與測試階段通過多項環境耐受性測試,確保其在各種典型工業場景中可靠運行,助力設備制造商與系統集成商構建堅固的自動化終端解決方案。數控機床繁易觸摸屏選型指南繁易觸摸屏模塊支持隱藏式安裝,結構緊湊提升整機美觀度。
繁易觸摸屏在功能細節方面也為用戶提供貼合行業規范的便利體驗。 產品支持電子簽名功能,符合GMP、FDA 21 CFR Part 11 等法規對追溯性和驗證性的要求。關鍵操作可被記錄并可查,為制藥、食品等行業提供合規保障。數據導出支持FTP服務器及U盤等多種方式,便于日常備份、異常分析與報表歸檔。界面設計方面,內置豐富工業組態素材,可快速搭建專業美觀的操作頁面,畫面風格貼近BI系統效果,提升用戶的操作體驗與視覺滿意度,適用于高要求的工業人機界面場景。
繁易觸摸屏內建MQTT協議,輕松實現設備數據上云。 繁易觸摸屏預裝MQTT物聯網通訊協議,支持離線配置,用戶可直接在HMI界面中完成設備數據的訂閱與發布。無需增加額外的通信模塊或網關,即可實現數據與主流云平臺的對接。該功能特別適用于需要遠程監控、集中管理的應用場景,如分布式設備監控、能源管理、遠程售后服務等。用戶可靈活設置消息主題、傳輸頻率與觸發條件,輕松構建符合自身業務需求的數據上傳策略。通過MQTT協議,設備之間的信息同步更及時、上下游系統聯動更高效,助力企業實現輕量化、快速部署的物聯網架構。讓設備數據“動”起來,讓智能工廠更具聯動性和透明度。繁易F1系列觸摸屏支持170°超大可視角度,確保操作者在多角度查看時圖像清晰無偏色。
行業覆蓋面廣,市場認可度持續攀升 繁易觸摸屏憑借出色的產品性能與靈活的系統集成能力,已應用于包裝機械、光伏設備、鋰電生產、3C電子、機床設備、自動化產線等多個細分行業,滿足不同行業對人機界面的多樣化需求。在國產品牌中,繁易觸摸屏憑借穩定的產品表現和不斷優化的用戶體驗,已躋身國內市場占有率TOP3,成為本土自動化行業用戶的常用選型之一。同時,在亞太地區的工業觸摸屏市場中,繁易品牌也進入了TOP十,逐步建立起區域性的品牌影響力。通過持續的技術投入與渠道建設,繁易觸摸屏正不斷擴展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覆蓋面,為更多工業客戶提供可靠的人機交互平臺,助力智能制造升級。繁易觸摸屏具有高通訊點位支持能力,單頁支持400點通訊,實時控制響應迅速。中國臺灣繁易觸摸屏技術參數
繁易觸摸屏支持藍牙連接,用戶可通過手機完成調試、配置、監控等操作,無需使用電腦。蘇州繁易觸摸屏HMI界面設計
繁易觸摸屏采用B/S架構設計,帶來更加靈活的遠程訪問與調試體驗。 用戶可通過主流瀏覽器直接訪問觸摸屏頁面,無需安裝應用程序,適用于PC、平板與手機等多種設備形態。不同客戶端可顯示不同畫面,適合多角色同時參與現場作業,分工協作更清晰。同時,系統支持權限互鎖機制,通過對用戶權限和控制范圍的設定,確保每位操作員在自身職責范圍內操作,降低誤觸風險。在同一網絡環境中,多人可并行接入界面進行協同調試,操作互不干擾,為工程開發與運維帶來更友好的工作方式。蘇州繁易觸摸屏HMI界面設計
上海繁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智能制造領域,以技術創新推動設備智能化為重點,為全球制造業提供自動化與數字化融合解決方案。公司自主研發工業人機界面(HMI)、PLC控制器、伺服系統及工業物聯網平臺,構建控制-連接-計算-協同一體化技術生態,助力客戶實現從單機智能到產線數字化的系統性轉型。截至2024年,其工業IoT設備中國市場占有率與工業HMI市占率位列前列,年銷量超百萬套,產品覆蓋半導體、3C電子、鋰電、光伏等領域,服務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重點企業。繁易以上??偛繛橹行模谔K州、武漢設立研發中心,深圳、蘇州布局生產基地,并在美國、印度、土耳其等建立分支機構。擁有500余人團隊,研發人員占比超40%,獲近百項自主知識產權及軟著,具備硬件設計、嵌入式開發、云端平臺及工業AI的全棧技術能力。公司持續以創新技術驅動全球制造業高效升級,攜手合作伙伴共創智能工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