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光子顯微鏡是一種先進的成像技術,能夠實現細胞或組織的深層觀察。它的主要特點是使用雙光子激發來產生熒光,從而實現對生物樣品的高分辨率成像。雙光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的脈沖寬度極窄的特性,將高能激光束聚焦到生物樣品中,激發出熒光。這個過程需要使用一個特殊的雙光子激發源,它能夠將一個光子轉換為兩個光子,其中一個光子用于激發熒光,另一個光子則用于成像。雙光子顯微鏡具有以下優點:高分辨率:由于雙光子激發的特性,可以實現對生物樣品的高分辨率成像,特別是對于深層組織的觀察。穿透深度大:雙光子激光的波長較長,能夠更好地穿透生物組織,從而實現對深層細胞的觀察。熒光壽命長:雙光子激發產生的熒光壽命比單光子激發產生的熒光壽命長,這使得雙光子顯微鏡能夠更好地區分不同的熒光標記物。減少光毒性:由于雙光子激發的能量較低,因此對生物樣品的損傷較小,可以減少光毒性。總之,雙光子顯微鏡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成像技術,可以用于生物學、醫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研究。雙光子顯微鏡供應商找因斯蔻浦(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內investigator雙光子顯微鏡廠家電話
要想讓激發激光進入更深的層面,大致可從兩個方面入手,裝置優化與標本改造。關于裝置優化,我們可以把激光束變得更細,使能量更加集中,就能讓激光穿透更深。關于標本,其中影響光傳播的主要是物質吸收和散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樣本進行透明化處理。一種方法是運用某種物質將標本浸泡,使其中的物質(主要是脂質)被破壞或溶解。另一種方法是運用電泳將脂質電解,讓標本“透明度”提高。高光子密度帶來的高能量容易損傷細胞,所以雙光子顯微鏡使用高能量鎖模脈沖激光器。這種激光器發出的激光具有很高的峰值能量和很低的平均能量,其脈沖達到最大值所持續的周期只有十萬億分之一秒,而其頻率可以達到80至100兆赫,這樣即能達到雙光子激發的高光子密度要求,又能不損傷細胞,使掃描能更好地進行。進口熒光雙光子顯微鏡商家電話雙光子顯微鏡中,同樣每個時刻只有焦平面上一個點的信號被探測,并且連焦平面外的熒光信號也不會有。
從雙光子到三光子:科學家正在從雙光子轉向三光子顯微鏡。1996年,ChrisXu在康奈爾大學(Denk同導師實驗室)讀博期間發明了三光子顯微鏡,如果雙光子吸收可行,那么三光子看起來也是自然的發展方向。三光子成像使用更長的波長,大約在1.3和1.7微米,其成像深度也比雙光子更深,目前記錄約為2.2毫米,人類大腦皮層厚約4毫米。相比雙光子顯微鏡,三光子還要求以較低重頻使用更強和更短的激光脈沖,而傳統的鈦寶石激光器難以達到這些要求,但是對于摻鐿光纖飛秒光參量放大器則非常容易,比如我們的Y-Fi光參量放大器(OPA)。
通過對顯微光學系統的重新設計,將FHIRM-TPM2.0的成像視場擴展至420×420平方微米,顯微物鏡的工作距離擴展至1mm,實現無創成像。嵌入可拆卸的快速軸向掃描模塊,實現深度180微米的三維體成像和多平面快速切換的實時成像。該模塊由一個快速電動變焦鏡頭和一對中繼鏡頭組成,在不同深度成像時保持放大率恒定。其中,變焦模塊重1.8克,科研人員可以根據實驗要求自由拆卸。此外,新型微型成像探頭可以瞬間插拔,極大簡化了實驗操作,避免了長時間實驗對動物的干擾。反復裝卸探針追蹤同批神經元時,視場旋轉角度小于0.07弧度,邊界偏差小于35微米。雙光子顯微鏡能夠在細胞甚至是亞細胞水平上對神經細胞的形態結構、離子濃度、細胞運動、進行直接成像監測。
生物樣品的三維觀察是了解細胞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有的三維熒光成像技術有光學顯微鏡、點陣照明和激光掃描顯微鏡(如共焦顯微鏡和雙光子顯微鏡)。其中,激光掃描顯微鏡利用轉盤可以進行多焦點激光掃描,提高了時間分辨率,有利于減少活細胞成像中的光損傷。本文主要實現可見光雙光子激發和多焦點激光掃描的結合,**終提高三維延遲掃描中的空間分辨率和成像對比度,這也是可見光雙光子激發(v2PE)在超高分辨率顯微鏡中的應用。優勢來源于其雙光子光源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美國激光熒光雙光子顯微鏡光毒性
雙光子顯微鏡廠家就找滔博生物。國內investigator雙光子顯微鏡廠家電話
雙光子吸收理論早在1931年就由諾獎得主MariaGoeppertMayer提出,30年后因為有了激光才得到實驗驗證,但是到WinfriedDenk發明雙光子顯微鏡又用了將近30年。要理解雙光子的技術挑戰和飛秒激光發揮的重要作用,首先要了解其中的非線性過程。雙光子吸收相當于和頻產生非線性過程,這要求極高的電場強度,而電場取決于聚焦光斑大小和激光脈寬。聚焦光斑越小,脈寬越窄,雙光子吸收效率越高。對于衍射極限顯微鏡,聚焦在樣品上的光斑大小只和物鏡NA和激光波長有關,所以關鍵變量只剩下激光脈寬?;谝陨戏治?,能夠以高重頻(100MHz)輸出超短脈沖(100fs量級)的飛秒激光器成了雙光子顯微鏡的標準激發光源。這也再次說明雙光子顯微鏡的優勢:只有焦平面處才能形成雙光子吸收,而焦平面之外由于光強低無法被激發,所以雙光子成像更清晰。WinfriedDenk初使用的光源是染料飛秒激光器(100fs脈寬、630nm可見光波長)。雖然染料激光器對于實驗室演示尚可,但是使用很不方便所以遠未實現商用。很快雙光子顯微鏡的標配光源就變成了飛秒鈦寶石激光器。除了固態光源優勢,鈦寶石激光器還具有較寬的近紅外波長調諧范圍,而近紅外相比可見光穿透更深,對生物樣品損傷更小。國內investigator雙光子顯微鏡廠家電話